明代青花莱菔纹碗
图1
萝卜,又名“莱菔”,自古以来是中国人饮食中最常见、最普通的菜品之一。中国古代瓷器上的纹样,多来源于生活,且丰富多样,既有高山流水、人物花鸟,也不乏接地气的萝卜、白菜纹。这里来介绍一件明代民窑烧造的青花莱菔纹碗。
图2
图3
这件青花莱菔纹碗(图1),高7.5、口径14.5、足径6.7厘米,敞口,深腹,圈足,碗口沿内外及外壁近底处各有青花绘的两圈弦纹,腹外壁以青花绘四株莱菔纹,碗内心双圈内又绘拔地而出的莱菔一株(图2),五株莱菔皆较清晰地绘出数瓣叶茎,长势茂盛,显出生机勃勃、向上生长状。总体观之,此碗造型普通,器型也并不十分规整,青花发色比较灰暗,釉面缩釉等瑕疵较多,从这些特征看应属明代中期民窑烧造的青花瓷产品。
莱菔纹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在明清时期较为流行,除了青花瓷绘莱菔纹外,青釉瓷器中也见有刻画莱菔纹装饰的。笔者曾在古玩市场购得过一件青釉莱菔纹碗残器标本(图3),高5.9、足径3.8厘米,此青釉碗的内壁一周刻几片莱菔叶纹,叶面宽大,中间刻有叶脉,旁边有篦划纹数道,全器造型较为规整、刻画精细、釉面莹润,从胎釉特征看应为明代龙泉窑产品。
虽然这两件碗都谈不上精美,但作为500余年前的实物,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有助于了解萝卜及莱菔纹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据考证,萝卜的原产地就在中国,栽培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从出土和传世品看,莱菔纹在瓷器上的出现,大约开始于明代中期。关于莱菔纹的流行,至少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中国瓷器纹样不仅题材丰富,而且大多蕴含一定引申意,所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莱菔谐音“来福”,以此寄托一种吉祥的寓意;其次,宋明理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明代士大夫注重修身以达到内圣,饮食方面也是追求简朴以修身养性,《菜根谭》即是明代人编著的一本论述修身、处世的语录集,其中说:“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清初人郑板桥也说:“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道出了士大夫们的人生境界;再次,萝卜本身也是健康食品,俗话说“萝卜白菜保平安”,萝卜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些地方又将白萝卜称作“土人参”,因此莱菔纹也受到普通社会大众的喜爱。
众所周知,人们通常食用的萝卜基本是其根部,而上述莱菔纹主要所绘的是萝卜茎和叶,而到了清代有绘连叶带根的整个萝卜。此外,在清代还流行一类萝卜造型的瓷瓶,名曰“莱菔尊”,造型细长优雅,其中景德镇官窑就烧造有数量众多的莱菔尊,可见清代时莱菔装饰已登大雅之堂。
- 上一篇: 看日本馆藏的龙泉窑青瓷及其他
- 下一篇: 清代粉彩笔筒上演绎“五子闹登科
清朝康熙时期瓷器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沉稳大气的器型,精美的绘瓷技法深受后朝乃至今天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和认可。清朝中期以后,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瓷器的生产也深受影响,工艺水平一路下滑,直到清晚期随着...
雍正仿花梨木纹釉瓷桶我在《清宫顶级珍宝藏何处》一文中讲到,自圆明园初具规模起,宫中已陆续将所藏历代珍品捡精、尖、稀的移阵其内,但圆明园实在庞大,很多亭台殿阁尚需填设。此时,景德镇御窑就责无旁贷地担起此...
民国时期的瓷器,因为年份较近,曾一度被藏家所冷落,随着收藏热的升温,越来越多的民国精品被藏家认可和追捧。这件粉彩仕女缸式笔洗,具有典型的民国瓷绘画风格,线条流畅,人物刻画生动有趣,器型工整,小中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