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唯一篆而未刻之印
2004年,在西泠印社创建100周年之际,吴昌硕的曾孙吴超将其曾祖生前一方篆而未刻的“吴氏雍穆堂印”印石(图1),作为贺礼, 捐献给了西泠印社以永久收藏。
图1 吴昌硕篆而未刻之印
图2 “吴氏雍穆堂印”正文
据吴超当时所言:担心这方半成品印日后传到子孙手中,子孙不懂印事,若将印上字迹洗掉,则就毁了这件宝物。吴家后人这种妥善的做法,一时传为佳话。
此印算是半成品,是吴昌硕大师存世唯一篆而未刻之印。印面边长4.3、高8.3厘米,青田石料,墨书反字印文,6字分三竖行排列,一行两字,每字间有界格。印文所谓“雍穆堂”,为1904年吴昌硕61岁后寓居苏州的一间堂名,雍、穆二字乃雍容、静穆之意。该堂舍原址在苏州桂和坊19号,吴昌硕在此生活近10年,并创作不少书画、篆刻名作。1913年吴昌硕迁移上海后,这里为其次子吴涵及后人所居,直至1937年日军侵占苏州,全家逃难而出。不知何因,这方印章,篆而未刻;缶翁不经意留下的这件篆刻半成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其堂奥的独特视角。
篆刻,顾名思义,包括篆与刻两个部分。篆的部分即是印式设计,一般可分为排置印文、经营虚实、完善整体三个方面,章法合理与否,不但左右着印章形式品位,还影响着作品的艺术质量。历来印人都重视印稿设计,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印稿设计大凡有三种方式:其一,先写印文于薄纸上,然后沾水将纸稿墨迹反印到印石上。其二,直接在印石上以反文书写印稿。其三,用刀角轻轻在印石上划出印文,或涂黑印面直接下刀刻制。从吴昌硕这方印的笔迹观察,他是以第二种方式书写印文,即用墨笔直接反写印文于印石上,但或许有个纸稿作为参照,这大概也是他惯用方法。反写印文,字形需要精准无误,在印文之间的排布关系上,谋划到位尤其不易,有时需借助镜中映像,观察效果是否妥当。
关于篆刻的章法,吴昌硕谓:“刻印犹如造屋,在奏刀之前,必须做到全屋在胸,预先打好完整的图样。何处为厅堂,何处为侧屋,何处开门,何处启窗,应当一一作最恰当的部署,达到无可移易的境地,才可以动手建造,否则倾欹草率,顾此失彼,就难以结构成完美无疵的房屋。”又言:“每作一印,必先静坐默想,反复构思,必俟心有所得,然后再在纸上起稿。”吴昌硕之子吴东迈在《吴昌硕》一书中,记录其亲眼所见:“在起稿时还得再三修改,有时甚至起稿至十数次,直到完全惬意时,才摹写到印石上去。”
笔者将这方篆而未刻的反文墨稿,翻转成正文并加以朱色(图2),此稿仿佛就是成印的钤本,用笔如刀,雄浑朴茂,气韵生动。印文参差取势,以书意入印,得石鼓文之笔法意趣,取汉封泥之斑斓浑朴,印文6字安排,或左或右,或上或下,皆留有空白,相互构成顾应关系,疏密自然、虚实通灵。边栏上细下粗、上虚下实,尽管每个印文重心都是趋上,但印面结构依然非常稳定。吴昌硕刻印,以朴拙平实为旨趣,不求华丽纤巧,他认为“纤巧去古雅远矣。”
吴昌硕粗头乱服、恣情肆意的写意印风,在清末、民国印坛上影响很大,其麾下追随者甚众,甚至远及日本和朝鲜,不乏渡海前来拜师者。1913年他被推举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成为篆刻界领袖人物。当然,印坛并非尽是鲜花和掌声,亦存在一些非议微词,擅长工稳细致印风的陈巨来,就对吴印借助漫漶、修饰的手法很是看不惯,他在《安持精舍印话》中引郑文焯语:“往见老铁刻一石罢,辄持向败革上著意摩擦,以取古致。或故故琢破之。终乏天趣,亦石一厄。”
纵观一部五百年篆刻流派的艺术史,缶翁治印,入古出新,开宗立派,影响十分深远,“泰山北斗”的地位,非其莫属。
- 上一篇: 传统银饰收藏风情万种
- 下一篇: 苏州桃花坞年画里的财富象征
铜镇席正面图镇,《广雅·释诂》解释为:“镇,重也。”就是用重物安定物件。而席镇则是用来压席子角的。中国古代室内家具的种类不多,比较讲究的房间里,也不过陈设矮床、几案、屏风等。在高架家具传入中国之前,人...
食盒属于古旧家具类,在当今的藏品市场上颇受青睐。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材质普通、工艺无甚特色的食盒,并无太大的收藏价值。收藏食盒,须从材质、时代以及是否具有艺术价值等多方面进行评估,方才稳妥。食盒是旧...
清乾隆剔彩春字天圆地方琮式盒此件春字盒,宽29.5厘米,呈天圆地方仿古玉琮式,剔彩备有红、黄、绿三色。盖面雕聚宝盆纹饰,锦地上雕聚宝盆,满盛各式珍宝,其上春字以三色交替的霞 光衬托。整器雕工精湛,漆色...
《异物志》曰:“其鸟五色成文,丹喙赤头,头上有冠,鸣曰天下太平,王者有道则见”。凤鸟为古人心中祥瑞之鸟,象征天下安宁,并为商族之图腾。至周,凤鸟虽不再载承殷商时期神圣图腾的意义,却仍为象征皇权的祥瑞。...
图1 春秋双兽首衔环青铜鉴图2 春秋中晚期青铜簠及局部纹饰我国青铜器的铸造历史源远流长,绚丽璀璨,精美绝伦,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历年来在国内各地出土的无数历代青铜器,品种繁多,器型精美,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