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香炉10套房!明代文玩之首宣德炉
作者:admin
2022-07-12 11:37:12
阅读:0
漫长的文化历史造就了现在的“我们”!一起探寻早已融入血液的“民族基因”,一起重拾散落的文明符号。我与你共同寻找答案:我们是谁?-----馆长明宣德 铜雪花金朝冠耳方炉拍卖价格:3136万明宣德 冲耳炉...
漫长的文化历史造就了现在的“我们”!
一起探寻早已融入血液的“民族基因”,
一起重拾散落的文明符号。
我与你共同寻找答案:我们是谁?
-----馆长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炉,简称“宣炉”。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烧铸的铜器,这种铜料非常名贵,是当时的暹逻国朝贡给明朝的。宣德炉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特别是在金属工艺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众多藏家所欣赏。宣德炉造型简练,铜色优雅,不着纤尘,这是经过长年的徐徐火养才能炼成的。铜色也会在火养的过程中出现变化,越变越耐看,直到完美的程度。
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代的器物多是瓷器、漆器、玉器等,铜器的好像很少见。实际上,古人使用铜器并不少见,只是它保存至今非常不容易。并不是说它不结实,容易腐烂,而是因为中国的古钱是铜钱,在铸造铜钱的时候,如果缺铜,就得把一些铜器化掉。史书上记载,明代崇祯年间中央政府直接化铜,崇祯皇帝把大量我们今天称之为“宣德炉”的香炉全部化铜做了铜钱。国家金融是我们的经济命脉,不只在今天,在古代的国家经济建设中同样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铜器就被回炉铸为铜钱,所以说铜炉能保存到现在真是非常金贵了。
铜炉的外形因人而异,尽管有一些标准制式,但是很多人的偏好是不一样的。铜炉有很多不同的使用功能,今天一般人想象炉子就是焚香用的,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比较常用的功能就是熏香,另外也可以取暖。 上图为明代风磨铜三足冲天耳炉,有耳的一般都是祭祀用的,搁在佛像前,里面插三炷香,底款上写着“雪堂”二字。这件明早期的铜蚰耳香炉一般是在书房里用的,它的底款“琴书侣”写的也是这个意思,以琴和书本为伴侣。 这两款都是明代到清初的,我们统称为“宣德炉”,是因为宣德年间就开始制作。一般的铜炉底款都会写“大明宣德年制”或者“宣德年制”,而这两件却分别写着“雪堂”和“琴书侣”。从“雪堂”这个名字来看,喜欢这个炉或者定制这个炉的人应该是江南地区可以看到雪景的地方,比如安徽、江苏。宣德炉的制式不仅有上面提到的这些,还有五花八门的很多种。明代风磨铜三足冲天耳是典型的冲天耳式,此外还有桥形耳式、鱼耳式和鼓式。桥形耳一般搁在讲经的地方,就是学习的地方;而鱼耳式通常搁在卧房,双鱼代表“鱼水之欢”。
这件明晚期铜“香音斋”镂空藤编式手炉,它的功能跟其他的不同——是手炉,取暖用的。冬天的时候南方屋里阴冷,文人的手冻僵了没法写字,所以就把红炭放在这里头,冷的时候就捂着。古籍上有记载说,最好的铜炉置红炭而不烫,它的导热控制得非常好,摸着是热的但不烫。
宣德炉到底为什么这么出名呢?主要是政治原因,因为它是由皇帝亲自下令铸造的,所以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当时宣德皇帝下令铸造这种炉,主要是他看到了精炼铜,也就是黄铜。今天我们对铜的第一概念就是黄铜,但是古人不是,古人见到的都是青铜,青铜里杂有锡、锌、铅等其他物质,所以它的强度和颜色都不如黄铜漂亮。黄铜在高温下变成铜水,会去掉一部分杂质。就像煮粥,煮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些沫儿出现,把这些沫儿撇出去,粥会越干净。同理,在炼铜的过程中,不断有杂质出现,不停地刮下去,每炼一次就少一点儿杂质。当时为了保证香炉的质量,工匠战战兢兢地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黄铜得精炼八道。炼一道,少一些,八道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明宣宗财大气粗,精品意识超强,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炼十六道。十六道的损失有多少呢?炼八道的时候就损失一半,炼十六道,又损失一半,只剩下四分之一。也就是一斤铜只剩下二两半了。有了这样好的精铜,皇帝就下令制造香炉,第一次制作了3000多个,龙颜大悦,然后又加量制作,史籍上记载共铸造了18000个宣德炉。
这些宣德炉,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也有一小部分赏赐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大明宣德炉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在古代,铜炉给了人们很大的精神慰藉,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这是我们现代人非常容易忽略的。在今天这个物质时代,这个更加注重经济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注重它的精神层面。
声明:图文来源网络,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