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烟过眼 -- 两只笔筒,三个故事
今天看两只笔筒。
笔筒起源于何时,比较难考。自打有毛笔的时日起,大概就有了盛放毛笔的器具,能不能称为笔筒,很值得怀疑。现代人对笔筒的印象,大致是这种圆柱体的模样。类似形制的瓷质笔筒,明代晚期开始流行,清代已经很普遍了。
古代社会的统治阶级,多是有文化的人。文化人对于文房器物,多有些奇特的感情,他们也有条件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独特追求。所以,笔筒上经常会承载十分贴近文人思想生活的文化符号。其中康熙时期是笔筒的一个制作高峰,无论青花、五彩还是单色釉,都有精彩的作品传世。
今天聊的两只笔筒,出自国外前两天的同一场拍卖会。第一只是一件很标准的康熙青花笔筒。笔筒采用开光的方式,前后画了两组画片。每组画片均是人物故事搭配诗句。
一面画片上,有一高士席地而坐,旁边随侍童子三人,其中一位在浇一盆菊花。侧面录有一句诗句:“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其后落“云樵”款。
这句诗名气很大,出自晚唐诗人罗隐的《菊》: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菊花在文人眼中是高洁、隐逸的象征。诗中描绘篱畔有几株孤芳自赏的菊花,雪白的纤纤细蕊,仿佛被剪裁而成,金黄的花苞,犹如被层层拆开。其后借陶渊明白衣送酒的典故,暗赞菊花淡薄的志趣。又咏其一生饱经风霜,品格高洁,不畏风雪。最后转身对春天的花朵们说,春天虽然美丽,莫要瞧不起秋风中的菊花。春花秋菊,各有各的处世之道。富贵贫贱,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没有高低贵贱的分别。
从诗句来看,画片里的人物,自然就是陶渊明了。古代瓷器,常有“四爱图”纹饰,其中之一即为陶渊明爱菊。陶渊明、菊花的典故意象,历来为文人雅士赞颂。文人咏物,常为言志。制作笔筒的“云樵”也好,笔筒的实际使用者也好,都希望借陶渊明和菊花,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
另一面的画片没有选择“四爱”的人物,而是画了“草圣”张旭。
画片里张旭坐于圆凳,头上的帽子摔在地上,面对展开的长卷,挥毫不止。座椅旁摆着可能刚刚喝过的美酒。另一侧坐着一位达官贵人,默默看着张旭创作。画片空白处同样录有一句诗:“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末尾落款“野樵”。
这句诗可能大多数人都不陌生,它出自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其中描绘张旭的,其实是三句。完整写来,应是“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张旭是唐代书法家,一笔草书最为著名,在当时已与李白的诗歌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张旭其人和他的草书一样,洒脱豁达,狂放不羁。他尤爱饮酒,相传醉后笔走龙蛇,势如疾风骤雨,写出的狂草更为精彩。
杜甫描绘饮中八仙,用词都很世俗化,不需要太多解释。可能这首诗歌当年是要唱出来的,不同于对仗修辞讲究繁多的古体诗。短短三句话,一个活泼泼的狂人张旭,就出现在大家眼前。古代文人也喜欢张旭,不只是因为他字写得好,更喜欢的是他不畏强权、洒脱自如的生活状态。用现代人的话讲,就是懂得做自己。
这只笔筒前后两个画片,表现的是两种相近但又不尽相同的精神追求。它们本质都是在表达文人最珍视的自我,但一个恬淡宁静,一个热情狂放。或许今天岁月静好,就看看陶渊明,明天和友人喝高了,就翻过来看看张旭。也可能陈设于案头,是为了时刻警示自己,宦海沉浮人事变幻,都不能丢却内心的本真。
第二只也是康熙风格的青花笔筒。它上面只有一幅通景画片,画了一位锦袍官员,正在和一位牵着牛的农夫对话。身后有几名随从,有的推着车,有的举着华盖,还有护卫兵士手持武器守候。
这个画片讲的是丙吉问牛的故事。《汉书·魏相丙吉传》记载:
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丙吉是西汉丞相,一日出行,见路边有人群殴,死伤不少,丙吉一声不吭继续前行。其后遇见一人赶牛,牛气喘吁吁直吐舌头,丙吉停下来派人前去询问牛走了几里路。手下人不解,丙吉解释说,斗殴是长安令、京兆尹管的事,他们管的好不好,岁末会按规矩赏罚。而现在没到夏天牛却气喘,可能是今年气候反常,是我需要担心的事情。
古代常以此典,赞颂丙吉处事识大体,眼界开阔,胸怀天下苍生。我之前觉得这个故事三观颇为奇特,适合在大学里做辩论赛的题目,未必有太多现实意义,毕竟古代社会人性关怀本就不如现代社会。然而现在感觉,现实也未尝不是如此。丙吉们识着大体,下着大局观无比正确的简单粗暴的命令,长安令、京兆尹们战战兢兢,顶着赏罚的压力,向着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执行。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可能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从拍卖行的网站上看到,第一只笔筒含佣金卖了67650美元,第二只卖了73800美元。国外大拍也很难卖出如此高价,可谓是相当不错的成绩。相比之下,第一只非常开门,第二只看照片我是不敢买的。
两件画片都很有趣,又正好是同一场拍卖,特此记之。
(文章转载于瓷器鉴赏)
- 上一篇: 难得一见的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元青花高清图
- 下一篇: 中国传统风雅——登封窑
清朝康熙时期瓷器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沉稳大气的器型,精美的绘瓷技法深受后朝乃至今天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和认可。清朝中期以后,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瓷器的生产也深受影响,工艺水平一路下滑,直到清晚期随着...
雍正仿花梨木纹釉瓷桶我在《清宫顶级珍宝藏何处》一文中讲到,自圆明园初具规模起,宫中已陆续将所藏历代珍品捡精、尖、稀的移阵其内,但圆明园实在庞大,很多亭台殿阁尚需填设。此时,景德镇御窑就责无旁贷地担起此...
民国时期的瓷器,因为年份较近,曾一度被藏家所冷落,随着收藏热的升温,越来越多的民国精品被藏家认可和追捧。这件粉彩仕女缸式笔洗,具有典型的民国瓷绘画风格,线条流畅,人物刻画生动有趣,器型工整,小中见大,...